客户买的不是电钻,而是要打洞。这句话我们做销售的大都知道,也知道讲的是卖产品,一定要匹配客户的需求,但我们总是在实际销售中,不自觉的还是兜售产品,动辄就是等级、标准、参数,恨不得把自己产品的一大堆特点、一大堆好处告诉客户,动辄API、SAE、ACEA、粘度、倾点等等,这样做只会欲速不达。
有没有注意到,几乎所有的化妆品,都不会讲配方,而是说某产品使用多少天之后,那个斑点不见了,皮肤变白了,人也变漂亮了。尤其宝洁日化的广告更是经典的三板斧:提出问题、解决问题、彰显效果,从不花时间告诉消费者他们的产品有哪些成份。
而一些企业总是强调他的产品的成份。卖化妆品的人说,我们的产品含有什么植物精华、有什么保湿因子;卖书的人说,我们的书是70克的铜版纸印刷的;卖手机的说,我们的机壳是用造飞机的材料做的…
所有的这些,客户相信吗?客户能听得懂你在说什么吗?就像纳米机油、石墨烯机油一样,讲不明白、说不清楚,越描越黑,这样的产品,都快30年了,也没有一个说得上的牌子涌现。有的机油还倒行逆施,添加石墨,让机油变成黑色,更是违背传统认知,更是难以动销。
客户卖产品是为了用,而不是学习,我们大部分人买电视、手机、汽车后,几乎很少有人会把说明书都看一遍。客户,拒绝复杂,像2016年涌现出精准换油概念,2023福斯也喊出精准用油,其实,用什么机油,汽车手册上都写的一清二楚,根本不需要用什么软件查询,或者煞有介事的大张旗鼓,这只是营销噱头而已,估计很快就和变速箱油一样,销声匿迹。
我们做营销,一定要像保健品学习,比如说减肥产品,凡是在报纸上刊登、在电视上播出的减肥广告,都是强调在多少多少天之后,哪位肥胖的人成功减下去了多少斤;满大街的保健品都是在强调,服用后吃饭香、睡觉香,或者是腰不痛了,成份则绝对不要提,典型的是脑白金,甚至连保健品都不说了,直接是送礼。
当然,一个处女地一样的市场,就需要题记产品的优势,20年前纯净水市场初期,“经过27层净化的水”的乐百氏,就凭借独树一帜的说法横扫市场,如果不是达能和哇哈哈挖坑,现在的农夫山泉或许根本没有机会。如今,水市场已经无需教育了,就要强化产品给客户的好处:农夫山泉有点甜。所以,卖产品,一定要卖好处,一定要卖感觉。
2025.05.07 | 润道 | 25次围观